10/19/21

7小時與11次互動:增強客戶關係的黃金法則 | 行銷員都在用這個科學證實的方法來提高客戶轉換率

我相信有很多行銷員在一年當中最忙的時候就是在辦展覽的時候。展覽對於所有企業來說,特別是科技界的企業,真的是超級重要的。

那可能很多人會有這個疑問:實體展覽的成效到底值不值得你花這麼多的金錢和投入這麼多的時間去籌備?

對很多人來說,實體展覽的重要性在於你在一年當中能夠實體面對面與客戶交流的次數其實沒那麼多,因此自然要把握和他們碰面的時間。

但是我想要問各位一個問題: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注意與客戶面對面的實體交流,但我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與客戶進行數位上的交流?

這裡我想介紹一個概念,叫做Dunbar's Number。這個概念是由羅賓·鄧巴教授提出的,他的研究主要環繞在朋友之間交流上的數據。例如,兩個人之間需要碰面幾次以上才會開始變成朋友,或者需要接觸幾個小時以上才會開始變成親密好友。

根據他的研究,兩個人之間只要相處超過七個小時,他們就會開始慢慢變成朋友。

另外,Google的一項研究表明,平均需要與品牌互動11次,消費者才會決定購買。這項研究強調了多次接觸的重要性。

不管你是在計算相處的時間還是次數,如果要幫助你們的感情加深,就需要在不同的環境下接觸。也就是說,今天如果有個企業想要與他的潛在客戶拉近關係,他必須要達到Dunbar's Number的標準,才能夠有效地進行轉換。

你可能會問,一年就那麼幾次的實體展,我們怎麼可能達到七個小時或11次以上的互動?我們一年的展可能就沒有超過11次。

Dunbar's Number的研究並沒有區分實體和數位的互動。如果你是在YouTube上先看到我,然後在LinkedIn或IG上也看到我,這些都算是不同的場景。

實體展固然有其重要性,也必須要去做,但千萬不要忽略客戶在數位平台上與你接觸的機會。

假如今天有個潛在客戶認識到了你們的品牌,然後他想要花一整天的時間去研究你們在賣的東西或你們的服務,他有沒有辦法花一整天的時間去閱讀你們的文章、觀看你們的影片?還是說,他在五分鐘以內就看完了你們在網路上所有的內容?

寫文章或製作影片往往不是為了立即將一個潛在客戶轉換成客戶,而是為了培養與他們之間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想要做產品影片,但不確定有沒有準備好,可以花兩分鐘做這個測驗:

https://product-video.scoreapp.com

這個測驗會根據你的回答,提供一份個人化的報告,這樣就可以知道還缺少什麼準備了。

Previous

行銷人必看:不知道該做什麼影片?這一招讓你靈感不斷!| 連GaryVee都在用的祕訣 | 如何讓你的影片在市場中脫穎而出?